本文目录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描绘了一副啥样的画面
全词赏析~
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着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渐渐归去,独有年少的词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是刚饮过美酒,还是酒意未消?是景色宜人,惹词人陶醉?她游玩兴尽方驾回舟。湖上娇艳的荷花向她绽开笑脸,轻柔的晚风推着她的船儿。她情不自禁的荡起双桨,往前划去。划呀,划呀,竟不知不觉误入荷花深处,进也不能,退也不能,怎么办?她用足力气,蓦然间响起一阵扑簌簌的声音,原来沙滩上的沙鸥和鹭被她惊飞了。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好在哪里
说起李清照,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才女"二字,世人将李易安赞为千古第一才女,当然李易安之才女也是当得起这个称谓。
除了才女,对李清照的赞誉肯定还少不了"婉约之宗"这样的名头。都说宋词中豪放如苏、辛,而婉约则是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而李清照作为一介女子,能与苏轼、辛弃疾、柳永这样的大宗师齐名,自古至今,在文坛能有如此成就的女性仅李易安一人。
先甜后苦的一代才女李清照不仅是才女,还是一个大美女,但人们对李清照的印象,可能大多是,人生坎坷、晚年凄惨,用她的那首《声声慢》来形容她是最贴切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可能对李清照的词,大家印象最深的多少那些温婉凄苦之词,像"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
其实这些都是李易安婚后所做,婚前的李清照还是很幸福的,生于官宦之家,被视为掌上明珠,加之才华出众,年少便成名于汴京。
在李清照婚前,她写出了人生中最美的一首小令,全词仅仅33个字,却将景色描绘得美轮美奂。
33字小令足见李易安之才这首词名为《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虽然只有短短的33个字,但是却非常的有意境,读起来非常有画面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词。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给人一种和清新可爱的感觉,因为这主要描写的是她自己的生活。词中她因为看美景太入迷了,居然忘记了回家,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这是在年少的时候才会发生的事。也能够看出李清照并没有很早的被封建思想控制住,她的家长并不会像普通家长一样,对孩子严加管教,所以她能够像男孩子一样,随意的玩耍。这首词的格调比较的调皮,写得让读者十分好奇,很想和她一起去玩。
这首词开篇就非常的唯美,先是在溪水边玩了一整天,非常开心,但是因为看美景忘记了回家,到了日落也没回家,小孩子爱玩的心也由之显现出来。这里说的沉醉指的是美景,但是常记两个字又写出她一直在回忆起这件事情。说明她除了怀念那里的美景,还很怀念当时无忧无虑的日子,所以李清照也是沉醉在这回忆里的。
自己一整天的快乐都藏在了这里,让读者也不断地去想象这到底是有多美丽。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的景色,迷失了回家的方向,又进入了一片藕花丛里,结果意外发现了其中的一番美景。虽然很着急回家,但也很开心自己又发现了一片新的天地。不过就算是再美好,也是要回家的,但是船要如何划才能找到回家的路呢?连续使用了两个"争渡",写出了一个少女因为找不到回家的路出现了较为紧张的情绪,带着这份心情努力的找着回家的路,结果把鸟都给惊飞了,但其实这只是一个衬托,并非真的把鸟惊起来了,而是为了凸显出作者焦急的想回家的心情。
词写到这里突然停止了,不知道最后的情况如何的,肯定很多人都和李清照一样,并不关心结局如何,而是认为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看过了美好风景的迷路少女,虽然有些慌张,但好在问题不大,有趣大于惊慌。想到这件事就会觉得开心,所以印象比较深刻,所以灵机一动写出了这么多的句子,也算是把这次游玩给记录下来,把自己找到的好玩的地方也分享给大家。
鸿雁说李清照的这首词没有那么多高超的写作手法,只是简单的33个字,让人感到非常的唯美,非常的有趣。而"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也是成为了千古绝唱。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翻译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翻译:时常记起溪边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优美的景色中忘记了回家的路。尽了酒宴兴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进入藕花深处。奋力把船划出去呀!奋力把船划出去!划船声惊起了一群鸥鹭。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它以女词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李清照《如梦令》全诗
《如梦令》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如梦令》的全文、译文、出处、创作背景、使用环境和作者简介。
全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译文:
昨夜的雨稀,风劲,酒醉入睡未醒。
试问帘内人儿,她回答说:海棠依然美艳。
你知道吗?你知道吗?那应该是绿盈红瘦。
出处:
《如梦令》出自李清照的《蝶恋花·春景》词中。李清照是宋代文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
创作背景:
《如梦令》是李清照在富贵市井生活与内心感叹之间的抒发。她以淡泊名利的心态,表达了人生如梦、岁月荏苒的思考。
使用环境:
《如梦令》是一首意境深远、抒发离愁别绪的词曲,常被用于描绘梦幻的场景、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它也常被音乐和戏曲改编,成为流传广泛的艺术作品。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词人。李清照在文学创作中融汇了南宋文化的特点,以清新洒脱的文风闻名。她的作品多涉及自然景色、爱情离别、女性命运等主题,以细腻深沉的情感表达打动了许多读者。李清照的词作风格独特,兼有豪放和柔情之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清照被誉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被列为古代词曲的经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