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山普利禅寺(洞山景区介绍)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洞山普利禅寺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洞山景区介绍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普利禅寺的历任高僧

1、良价禅师,唐朝高僧,普利禅寺创始人。

2、曹山本寂禅师,(840年——901年),泉州蒲田人,俗姓黄。少年习儒经,十九岁出家,拜师从洞山良价禅师,成为真法嗣,发扬曹洞宗。

3、妙忠禅师,禅门曹洞宗雪庭福裕师传派第四十八代,1997年应江西省宜丰县人民政府礼请主持洞山普利寺。

4、古道法师,洞山普利禅寺住持,主持重建普利禅寺。

普利禅寺的地位影响

1、普利禅寺初由唐朝高僧良价于咸通年间创建,他曾在此弘扬他所创的禅学新义,后其弟子本寂至江西省宜黄县曹山建寺,将良价的禅学新义阐传播,故僧众尊其为曹洞宗祖师。良价和本寂的禅风以回互细密著称,后来各地僧众尊良价为“曹洞宗匠”,将他们这一派称为曹洞宗。

2、曹洞宗属佛教南宗青原法系,中经石头希迁、药山惟俨、云岩昙晟而至良价,良价和他的学生本寂共同创建曹洞宗,其名取自该宗初祖洞山良价及二祖曹山之号。曹洞宗与临济、伪仰、云门、法眼合称禅宗。

3、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日僧道元入宋,在大童山从洞山第十三代如净(1163~1228年)受法,向日本传入曹洞宗,道元被尊为日本曹洞宗太祖。至2006年日本有曹洞宗信徒五六百万,常常有日本曹洞宗信徒来曹洞山参拜。1981年4月,日本宗教事务开发课课长滨名德永和日中友协宗教者恳谈会事务长铃木信光等一行3人到洞山考察,目睹后确认洞山为曹洞宗发祥地。1981年9月7日,日本佛教史迹考察团松田文雄一行16人再次到洞山参谒。1985年11月,日本曹洞宗研究会申村健治一行4人来洞山参拜。

曹洞宗的普利禅寺

1、清康熙十一年(1672),是时洞山寺宇已更名为普利寺,重建洞山寺宇的后法堂(即藏经阁)及僧房。嘉庆二十三年(1818),洞山正宗38世住持海寿在后法堂门楣正中立起大匾,上书“佛在性中”,对良价的禅学思想作了高度概括。

2、洞山现存禅迹及宗教主要景观有后法堂、价祖塔、佛塔林、逢渠桥、夜合山、拐杖山、木鱼石、考功泉、聪明泉及罗汉松等。佛塔林规模甚大,仅洞山禅寺周围各山头,就有自唐至清历代佛塔大小近50座,其中“慧觉塔”(良价墓塔)被中外曹洞宗僧徒奉为祖塔。20世纪80年代初期,江西省宗教事务部门拨专款对洞山开始全面修复,使曹洞宗祖庭原貌重现于世。

3、1981年4月,日本宗教事务开发课课长滨名德永和日中友协宗教者恳谈会事务长铃木信光等一行3人到洞山考察,目睹后才确认洞山为曹洞宗发祥地。同年9月7日,日本佛教史迹考察团松田文雄一行16人再次到洞山参谒。1985年11月,日本曹洞宗研究会申村健治一行4人来洞山参拜。通过这几次佛事访问,中日曹洞宗学术交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4、1997年,妙忠禅师应江西省宜丰县人民政府礼请主持洞山普利寺。师以一百二十五岁高龄重振禅门曹洞祖庭于荒废之中。师乃当代禅门尊宿,乃禅门曹洞宗雪庭福裕师传派第四十八代。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