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圆明园的美景介绍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圆明园著名的三个景点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1856年10月,英国和法国在沙皇俄国和美国的支持配合下,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法联军洗劫两天后,向城内开进。
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将其夷为平地,但是由于圆明园的面积太大,景点分散,而且水域辽阔,一些偏僻之处和水中景点幸免于难。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查勘,园内尚存有建筑13处,如圆明园的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藏舟坞,万春园的大宫门、正觉寺等。
当圆明园还在熊熊燃烧时,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欣全部承诺了侵略者的一切条件。不久即分别与英、法、俄诸国交换了《天津条约》文本,签订了《北京条约》。
圆明园还有哪些美景介绍
圆明园又称圆明园,是清代的一座大型皇家园林。它位于北京西北郊,毗邻颐和园,由圆明园、长春园、蕲春园组成,故又称圆明园。此外,还有许多小花园,分布在东、西、南三个方向,被星星包围着。它占地3.5平方公里,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有150多个景点,被称为万园之园。每年夏天,清帝都来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所以也叫颐和园。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它最初是由康熙皇帝送给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胤_的。1722年雍正即位后,对原有的园林进行了扩建,在园林的南面建有大明堂、勤政殿、内阁、六部、军部,以避开噪音,听政治在这里的夏天。乾隆年间,除圆明园局部增建重建外,紧接东面建长春园,东南并入万春园。三元元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年间,蕲春园(万春园)主要进行了修缮和扩建,成为主要的园林居住场所之一。在道光统治时期,国家事务日益衰败,财政资源不足。但宁可撤走万寿、香山、玉泉的陈设,停止热河避暑和与木兰打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整修和装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掠夺文物,焚烧,并试图在他们共同统治皇帝的时候修复。后来由于经济困难,他们被迫停下来重建其他建筑。之后八国联军遭到土匪袭击,最终化为废墟。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进圆明园放火。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烟云长时间笼罩北京。这个独一无二的园林杰作被一起烧掉了。事后,据清朝官方说,偌大的圆明三园,只有二三十座大殿、亭台、寺庙、官门、值班室等建筑幸存,但多处门窗不平,室内陈设及几案被洗劫一空。此后,万寿山的清漪园、香山的静漪园、玉泉山的静明园的一些建筑也被烧毁。附近的清漪园、景明园、景逸园、长春园、圆明园的海淀镇都被烧成了一片废墟。当英国侵略者烧毁安佑宫时,掌管的太监锁上了安佑宫的大门。于是,当时在安佑宫活活烧死了300名太监、宫女和工匠。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的暴行。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本意是要将它夷为平地。但由于其面积大,景点分散,水域广阔,一些偏僻的地方和水下景点幸存了下来。据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季调查,园内尚有13栋建筑。比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圆明园沧州坞、万春园大宫门、正觉寺等。
1949年,人民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先后将其列为公园用地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征用了公园内的旱地,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绿化。十年动乱期间,遗址虽然受到了一些破坏,但毕竟保存了下来:整个圆明园的水系、山形和万源园的园林格局依然存在,近一半的土地变成了绿化带。几十万棵树已经长成森林,大部分建筑基址仍能找到,几十座假山和堆积的岩石仍能看到,西洋楼遗址的石雕遗迹相当引人注目。1976年圆明园管理处正式成立后,遗址保护和园林绿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西建筑区得到部分清理和整理。整个遗址东半部的园路、园杯设施逐年从无到有,游园人数大幅增加。圆明园历史陈列馆从1979年11月开始举办,十分之一是中小学生参观。1983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经国务院批准,明确将圆明园规划为遗址公园。同年,北京市政府拨出专项资金,对长春园东北侧和南侧2300米长的虎皮石围栏进行了维修。在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圆明园学会等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1984年9月,圆明园管理处与海淀乡公园农民实现了联盟,采取民办帮扶的形式,依靠一切社会力量,共同开发建设遗址公园。从而使遗址保护和修复迈出决定性的一步。一期工程为福海改造,1984年12月1日破土动工。蓄水放船花了7个月。1985年,孟冬又对蕲春花园的山形水系进行了整修,次年初夏完工。这两个项目都以挖湖造山为主,并建设园林桥涵和园林服务设施,清理古建筑基址,进行绿化美化。两年时间,移动土方40万立方米,基本恢复了ll0公顷的山形水系原貌,其中水面55公顷。瀛海仙山以及瑶台东岛西岛庭院、澎岛、傅中心、蕲春园新宫门、西洋楼欧式迷宫(阵)等都在原址进行了原样恢复。经过两年的改造和完善,遗址公园初具规模。1988年6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售票。
几年后过渡,全面开放遗址公园的条件逐渐成熟。根据基本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为加快遗址公园的建设,1990年和1993年,遗址公园占用的所有土地的征用手续分两批正式完成,将过去以公园内土地为生的农民转为非农业人口,并安排其劳动力从事园林建设。这为全面建设遗址公园,保护圆明三园范围内的文物古迹创造了全新的条件。尽量和以前一样。
2002年12月13日,北京圆明园正觉寺修缮工程正式招标。正觉寺曾是清朝的皇家佛寺。因为位于蕲春花园的墙外,所以成为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唯一幸存的古建筑。此次修缮范围包括山门、文殊亭、东西五佛殿、东西侧殿、西角室等。总改造面积990平方米,于2003年10月1日前完成。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被外国列强洗劫了两次。圆明园的40个景点,只剩下以下遗迹。1.韩旭浪尖,圆明园四十景之一。韩旭浪尖,位于福海东北海岸,建于乾隆初年。整个建筑东西向,靠近湖岸有一个平台。乾隆皇帝有一首御诗左右云堤衬千顷青山,楼前空水,天高云绿。日月进进出出,云卷云舒,远山炊烟,近水楼阁。这里是欣赏湖景和俯瞰西山日落的好地方。2.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澎岛瑶台。它占地3500平方米。福海中的三个小岛建于雍正年间,原名蓬莱岛。三岛仿李思训画,形似仙山琼阁,象征东海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雍正修建这三座岛屿,是为了追求人间仙境,祈求长生不老。三岛位于福海中心,由两座木桥相连。岛的中心大约是45米见方。岛上的主厅叫做澎岛瑶台。大厅里有一个宝座和一张床。这是皇帝乾隆皇帝曾多次在此用餐和休息。大厅里还有一套《重刻淳化阁帖》和《西洋楼铜版图》。3.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阔兰大公。占地50000平方米,是园内较大的园林。但阔大公是圆明园较早修建的一组景点。康熙圆明园建于清朝末年,当时它还是皇帝赐的花园。它被命名为我小屋周围的柳树一开始,它叫做郭兰公爵乾隆的统治,也称为双鹤斋。乾隆二十年(1755年)重修廓然公,景色仿无锡惠山鸡场园,叠石仿盘山京基山庄。4.坦荡荡,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九州风景区西北部,占地1050平方米。开放性是圆明园较早修建的一组景点,建于康熙末年,原名金色鱼塘。有南、北两个景点,南面有一组中式建筑,中间有一个大殿,牌匾素心堂乾隆皇帝写的,挂在外檐上。这个大殿一般是皇太后和皇太后来这里游玩和休息的地方。5.杏花春阁,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九州景区西北角,占地1200平方米。杏花春亭建于康熙末年,初名菜园。杏花春亭是模拟田园风光而建的。该国中南部还有一个菜园。菜园周围建有大小不一的农家乐,还有浇水灌溉用的井亭。来到这里就像在乡下一样。菜地周围还有大量的杏树,皇帝经常在这里欣赏杏花美景。6.长春殿,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九州青岩景区西南角,占地3700平方米。长春仙人亭建于雍正初年,原名荷花亭。雍正七年(1729年)起,文房四宝之君(后为乾隆皇帝)由雍赐居
刘士林景区规模宏大,由西北的兰亭、西南的抱朴子、北的佘卫城、东南的童渊公园和中间的买卖街五部分组成。
圆明园美景描写有哪些
1、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
2、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九洲”之象征。
3、各个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
4、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概,“垂虹驾湖,婉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
5、纹倒影,滉漾楣槛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
6、西岸的坦坦荡荡,酷似杭州玉泉观鱼,俗称金鱼池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
7、圆明园西部的万方安和,房屋建于湖中,形作卍字,冬暖夏凉,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
关于圆明园的美景介绍和圆明园著名的三个景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