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组织培养的注意事项(蝴蝶兰栽培基质)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蝴蝶兰组织培养的注意事项,蝴蝶兰栽培基质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蝴蝶兰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蝴蝶兰的养殖方法:

1、散光照射蝴蝶兰是一种非常适合在室内养殖的植物,它性情喜阴,只需适度给与一些光照,这样有助于其开花并花期时间较长,家居生活中最好将之放在室内有散光照射处,这样的环境可以使之感觉更加舒适。

2、适宜土壤蝴蝶兰对土质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达到的条件较一般植物来说较为苛刻,需要酸性、透水透气性能好、有抵抗腐烂物质的基础,所以一般建议去花市购置专门的蝴蝶兰培养土,专业的培养土可以让它更好的吸收养分。

3、温度适宜蝴蝶兰花怎么养,养不养的好,温度的调节也是重要的环节,其属于亚热带植物,温度控制较一般植物而言要适当偏高一些,最好昼夜温度最好能保持在20度左右,冬季较寒冷季节可以对其进行套袋或供暖的保护。

蝴蝶兰怎样做组织培养

1.外植体

蝴蝶兰的快速繁殖可选用的外植体有茎尖、茎段、叶片、花梗腋芽、花梗节间、根尖等,其方法各异,难度各有高低。

2.采样、消毒与初代培养

选用的外植体不同,其采样、消毒与初代培养的方法也不相同。下面分别就各种方法做一介绍:

(1)花梗腋芽培养

将蝴蝶兰花梗剪下,用75%酒精棉球擦拭,切成约5厘米的每节带芽小段,仔细除去苞片,防止伤及嫩芽,然后用2%次氯酸钠溶液消毒20分钟,其间不停地摇动。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放到培养皿中。用4号解剖刀将两端各切去0.5厘米,芽体朝上插接在1/ 2MS+ 3毫克/升6苄基腺嘌呤培养基上。培养基中还需加入蔗糖20克/升,水解乳蛋白1克/升,琼脂8克/升,活性炭1克/升,调pH值为5.6。

(2)茎尖培养

茎尖是组培成功率较高的部位,但蝴蝶兰的茎尖深藏于叶片夹缝中,分离和消毒都比较困难。茎尖的取材有两种方法:一是将除去叶片的茎用水冲洗,再用10%的漂白粉溶液作表面灭菌15分钟(每100毫升消毒液加1滴吐温20),除去叶原基后,再用5%漂白粉液灭菌10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

切取茎尖和各叶基部的腋芽,大小约2~3毫米,接种到培养基上,用添加15%椰乳的V&W培养基进行液体培养,或加9克/升琼脂进行固体培养。培养温度为25℃,光强2 000勒克司,每天光照时间为16~24小时。液体培养以160转/分钟速度做震荡培养, 7~10天再转至新培养基。从开始培养算起, 1个月后转到固体培养基。在这种条件下培养1个月即可形成原球茎状球体,以后可继代增殖。二是先诱导花梗侧芽成为植株,再利用试管苗的茎尖进行培养。其方法是:在双目镜下剥取约0.3毫米大小的茎尖,接种到MS(附录表1 1)+ 3毫克/升6苄基腺嘌呤固体培养基上,在温度( 25±2)℃,光强1 500勒,每天光照10小时条件下培养。14天可见茎尖膨大,呈浅绿色半球状, 3个月后,长成桑果状原球茎状体,组织块6毫米。此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免去了外植体消毒的程序,成功的可能性较大。

(3)花梗节间的培养

正在伸长的蝴蝶兰幼嫩花茎具有分化原球茎的能力,因此可采用快速伸长的花梗节间作培养材料。从花梗可见至其后的45天之间,全部幼嫩花序以及花梗等具有细胞分裂能力的节间组织,最有利于诱发原球茎形成,成功率可达62.9%~77.1%。从第一花蕾可见起,随花梗的发育分化,原球茎的比率下降,能作为外植体的节间也愈短。具体操作方法为:切取花梗节间,进行表面消毒,然后斜切成1~1.5毫米厚的薄片,平放在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基配方为: 1.2倍的V&W无机盐,加100毫克/升肌醇,维生素B1、B6和烟酸各0.5毫克/升, 1毫克/升6苄基腺嘌呤, 2%蔗糖, 0.8%琼脂。置温度(26±2)℃,光强500勒,每天光照16小时的环境下培养。

(4)叶培养

从3~4月龄蝴蝶兰植株上取幼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在超净工作台上,叶片用75%酒精消毒30秒,然后用无菌水清洗2~3遍,再用0.1%升汞溶液浸泡11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4~5遍。用无菌手术刀将叶片切成5平方毫米左右大小的小块,平放或按极性接种在MS+ 3.0毫克/升6苄基腺嘌呤+ 0.2毫克/升萘乙酸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基中加入蔗糖20克/升,琼脂12克/升,椰汁200毫升/升),近轴面向上。培养条件为:温度25~28℃,光强1 600~2 000勒,每天光照10~12小时。幼叶切块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1~2个月后,从每个叶片组织块上可产生1~7个不等的原球茎。

(5)根组织培养

取正在培养的花梗苗,切取根尖长约1~1.5厘米,并用解剖刀切去尖端约1毫米,露出根的分生组织,接种于根尖诱导培养基MS+ 8~12毫克/升6苄基腺嘌呤+ 0.5~1.0毫克/升萘乙酸+ 10%椰乳,附加3%蔗糖,培养基中加入一块泡沫海绵, pH5.4~ 5.6;液体震荡培养( 30转/分钟),培养温度( 27±2)℃,光强1 000~2 000勒,每天光照10小时。20天左右材料膨大且表面颜色明显变深, 60天后根分生组织部位开始有分化芽,分化率约为60%。再过45天左右,切下分化芽,转入原球茎诱导培养基2/ 3MS+ 1~3毫克/升6苄基腺嘌呤+ 0.5~1.0毫克/升萘乙酸+ 10%椰乳,加蔗糖3%,琼脂0.7%。经2个月可形成原球茎。

3.继代培养

蝴蝶兰早期原球茎状球体外观象瘤状愈伤组织,继续培养可见表面突起一个个圆球,部分表面细胞分化出根毛状物。在原球茎球状体形成后,无菌条件下将原球茎取出切割成几小块,切块不可太小(直径> 2毫米),转入MS+2.0毫克/升6苄基腺嘌呤+ 0.5毫克/升萘乙酸(加蔗糖20克/升,琼脂12克/升,椰汁200毫升/升)继代培养基中,进行增殖培养。或在原球体的诱导时,以1/ 2MS为基本培养基,激素以2毫克/升6苄基腺嘌呤+ 0.2毫克/升萘乙酸,配方中均加入糖20克/升,琼脂8克/升,调pH值5.6,也可获得理想的效果。培养60天左右,再进行分割转移。通过这种方式,原球茎可成倍增长。

4.小植株的培养

将不需继代的原球茎,在无菌条件下,切开丛生小植株,将小植株转入育苗培养基上培养。育苗培养基可选用1/ 2MS+ 1.5毫克/升吲哚丁酸+ 0.05毫克/升萘乙酸,并加入蔗糖20克/升,琼脂12克/升,活性炭5克/升,椰汁200毫升/升;或2/ 3MS+香蕉100克/升,加蔗糖30/升,琼脂7克/升。此后,将其转入1/ 2MS+ 0.8毫克/升萘乙酸的生根培养基。不久,小植株生根。当小植株长到一定大小时,移入温室。切离丛生小植株时,基部未分化的原球茎及刚分化的小芽应接入诱导培养基中,作为种苗。一段时间后,将长大的种苗移出,种植,小苗及原球茎可继续增殖与分化。

5.试管苗出瓶移栽

当小植株长至4厘米左右,叶3~4片,根2~3条时,即可移栽。此时将小植株带瓶移入温室内, 1~2周后,再将瓶塞半开或完全打开炼苗3~5天后,取出组培苗,用自来水洗净其根部的培养基,将根部放于50%多菌灵水溶液中消毒2小时,药液浓度为1 000倍,晾干后即可栽植于水苔穴盘中。刚定植的植株,温度白天以20~25℃为宜,夜间以18~23℃为宜。以后,温室内日温以25~29℃为宜,夜温以20~24℃为宜。湿度以80%~90%为好,以后逐渐保持在70%左右。初期光照不宜太强,一般以1 500~2 500勒为佳。多采用遮阳网,春秋用一层遮阳网遮光50%左右,夏季用双层遮阳网,遮光70%左右,冬季可适当减少遮荫。缓苗后(两周左右)逐步提高光照强度至6 000~8 000勒。蝴蝶兰根部忌积水,水分过多,易引起根系腐烂。刚出瓶的小苗应勤补水,中苗或大苗根据干湿程度浇水;一般情况下,在盆内基质表面已变干,盆面水草微发白时再浇水。春季可4~5天浇水1次,保持盆内基质潮湿即可。浇水时要让整个基质湿透。浇水时间以上午或清晨为佳。幼苗移栽初期不可施肥,定植后1个月,可喷施液肥。

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

蝴蝶兰是一种热带气生兰,花似蝴蝶,故名。其花形美丽,色彩丰富,花期长,被誉为热带兰花中的“兰花皇后”。是近年来最受欢迎的兰花之一。蝴蝶兰是单茎气生兰,植株很少长出侧芽,种子极难萌发。所以蝴蝶兰常规繁殖导致增殖缓慢。因此,常采用组织培养进行快速繁殖,以达到工厂化育苗的目的。1.蝴蝶兰快速繁殖的外植体包括茎尖、茎段、叶片、花梗腋芽、花梗节间、根尖等。方法不一样,难度不一样。2.不同的外植体用于取样、消毒和初代培养,取样、消毒和初代培养的方法也不同。分别介绍以下方法:花梗腋芽培养。将蝴蝶兰的花梗剪开,用75%酒精棉球擦拭,切成带芽5cm左右的小段,小心翼翼地去掉苞叶,防止伤到嫩芽,然后用2%次氯酸钠溶液消毒20分钟,不断摇晃。消毒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放入培养皿中。用4号手术刀在两端切去0.5cm,将芽向上插在1/2ms3mg/L6苄基腺嘌呤培养基上。培养基中应添加20g/L蔗糖、1g/L水解乳蛋白、8g/L琼脂和1g/L活性炭,并调节pH值至5.6。培养茎尖是组织培养成功率较高的部分,但蝴蝶兰的茎尖深藏在叶片的缝隙中,很难分离和消毒。茎尖的获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水清洗去叶的茎,然后用10%漂白粉溶液进行表面灭菌15分钟,去除袁烨碱,然后用5%漂白粉溶液灭菌10分钟,再用无菌水清洗。将茎尖和每片叶基部的腋芽,大小约2~3mm,接种在培养基上,液体培养用含15%椰奶的VW培养基,或加9g/L琼脂固体培养。培养温度为25,光照强度为2000勒克斯,每天光照时间为16~24小时。以160rpm的速度摇动液体,然后在7-10天后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从开始培养,1个月后转入固体培养基。在此条件下,培养一个月后可形成类原球茎,然后进行继代培养。二是诱导花梗侧芽成为植株,然后用试管苗的茎尖进行培养。方法是:在双目显微镜下剥下大小约0.3mm的茎尖,接种于MS3mg/L6苄基腺嘌呤固体培养基上,在温度、光强1,500le、每天光照10小时的条件下培养。14天后,茎尖膨大,呈浅绿色半球形。3个月后,长成一个组织块为6mm的桑葚状原球茎。这种方法最大的优点是省去了外植体消毒的程序,成功的可能性高。花梗节间的培养正在伸展的蝴蝶兰幼花茎具有分化原球茎的能力,因此可以用快速伸展的花梗节间作为培养材料。从花梗可见的时间到接下来的45天,所有幼花序和花梗等具有细胞分裂能力的节间组织最有利于诱导原球茎形成,成功率为62.9%~77.1%。从第一芽开始,随着花梗的发育和分化,原球茎的比例下降,可作为外植体的节间变短。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将花梗节间切开,表面消毒,斜切成1-1.5mm厚的薄片,平铺在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培养基配方为:1.2倍VW无机盐,100mg/L肌醇,0.5mg/L维生素B1,B6和烟酸,1mg/L6苄基腺嘌呤,2%蔗糖,0.8%琼脂。培养温度为,光照强度为500L,每天光照16小时。叶片培养:从3-4个月龄的蝴蝶兰植株上取嫩叶,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在超净的工作台上,树叶正在消毒

将幼叶切成片,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1~2个月后,每片叶组织可产生1~7个原球茎。根组织培养:取正在培养的花梗苗,切下根尖约1~1.5厘米长,用手术刀切下约1毫米的尖端,露出根分生组织,接种根尖诱导培养基MS8~12mg/L6-苄基腺嘌呤0.5~1.0mg/LNAA10%椰奶,加入3%蔗糖,培养基中加入泡沫海绵,pH5.4~液体振荡培养,培养温度,光照强度1000~20020天左右,材料膨胀,表面颜色明显变深。60天后,根分生组织开始有分化芽,分化率约为60%。约45天后,切下分化出的芽,转移到原球茎诱导培养基2/3ms1~3mg/L6苄基腺嘌呤0.5~1.0mg/LNAA10%椰子汁中,加入3%蔗糖和0.7%琼脂。2个月后可形成原球茎。3.继代培养后,蝴蝶兰早期的原球茎状球体看起来像肿瘤样的愈伤组织。连续培养后,表面凸起,部分表面细胞分化为根毛。原球茎球状体形成后,取出原球茎,在无菌条件下切成若干小块。切下的小块不宜过小,然后转入继代培养基MS2.0mg/L6苄基腺嘌呤0.5mg/L萘乙酸中进行增殖培养。或者在原球体的诱导中,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2mg/L的6苄基腺嘌呤和0.2mg/L的萘乙酸为激素,20g/L的糖,8g/L的琼脂,调节pH值至5.6也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培养60天左右,然后分裂转移。这样,原球茎就可以大量繁殖。4.小植株将在不继代培养原球茎的情况下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丛生的小苗切下,将小苗转移到育苗培养基上培养。1/2ms1.5mg/L吲哚丁酸0.05mg/L萘乙酸可作为培养基,并添加20g/L蔗糖、12g/L琼脂、5g/L活性炭和200ml/L椰子汁。或2/3MS香蕉100g/L,蔗糖30g/L,琼脂7g/L。此后,将其转移到含有0.8mg/L萘乙酸的1/2ms生根培养基中。不久,小苗就生根了。当幼苗长到一定大小时,将它们移入温室。切下丛生小苗时,应将基部未分化的原球茎和新分化的芽作为幼苗连接到诱导培养基上。一段时间后,将长出的幼苗移出种植,幼苗和原球茎可以继续增殖分化。5.试管苗出瓶移栽。当小苗长到4cm左右,有3~4片叶,2~3根时,即可移栽。这时,试管苗用瓶子移入温室。1-2周后,瓶塞半开或全开3-5天,取出组培苗。用自来水冲洗根部的培养基,用50%多菌灵水溶液消毒根部2小时,药液浓度为1000倍。干燥后,可将幼苗种植在水苔穴盘中。新栽植物的温度白天为20~25,夜间为18~23。从现在起,温室内的日温应为25~29,夜温应为20~24。湿度要在80%~90%,以后要保持在70%左右。初始光线不要太强,一般1500~2500le为好。使用遮阳网较多,春秋季一层遮阳网覆盖50%左右,夏季双层遮阳网覆盖70%左右。冬季可适当减少遮光。缓苗后,光照强度逐渐增加到6000~8000le。蝴蝶兰的根部避免积水,水分过多容易导致根腐。刚出瓶的小苗由秦英补水,中苗或大苗根据干湿程度浇水;一般情况下,当盆中基质表面已经变干,盆表面水草略白时,再浇水。春季可每4~5天浇水一次,保持盆内基质湿润。浇水时,要将整个基质浸湿。浇水时间以早晨或清晨为好。移栽初期不准施肥,李

好了,关于蝴蝶兰组织培养的注意事项和蝴蝶兰栽培基质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