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城纪有鸡(杭州哪里有鸡)

大家好,杭州西城纪有鸡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杭州哪里有鸡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杭州西城纪有鸡和杭州哪里有鸡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当年赫连勃勃筑的统万城在哪里还有遗址吗

1841年,进士出身的清朝榆林府知府李熙龄正在十分焦急地搜索资料编修《榆林府志》。说起来,也的确让李熙龄头疼。下令各地编修府志是康熙帝于1672年颁布的诏令,1722年雍正帝继位后更是将编修府志的质量直接列为督抚任职期间考核的内容之一。不过,榆林府暂时不用忙,因为榆林设府是在三年后。但截止到道光帝继位,榆林府志还未编纂完成,这就说不过去了。据史料记载,清朝前期在陕西省一共设立了六府,即西安府、汉中府、凤翔府、兴安府、延安府、榆林府。除榆林府外,其他五府都修完了自己的府志。当然,榆林府修志一事拖延了110年究其原因也不外乎三条:榆林自明清时期长期遭受兵灾,历任知府忙于安定社会而无暇顾及修志;编修府志需要借鉴的诸多古籍错乱纷杂,既考核不确亦记录不全;自乾隆至嘉庆85年间,榆林知府共计26任,平均三年一换。如此情况,即使有知府决心修志,亦无时间完成。

经过紧张的资料搜索,李熙龄又遇到了一个难题:994年宋太宗亲自下令夷平的夏州城故址到底在哪里?为解决这一难题,李熙龄遂派怀远县(今榆林市横山区)知县何丙勋前往本县境内寻找夏州城遗址,何丙勋受命后立即收拾行装出城西行。跨越长城后,何丙勋又连续渡过芦子河、蘑菇河、无定河、黑水河等四条河流,并横穿了茫茫的戈壁沙漠。站在一座高台上,何丙勋终于见到了旧时相传的白土城。经过细致的勘察,何丙勋写就了一篇图文并茂的报告—《复榆林李太守熙龄查夏州城故址禀》。此篇禀文详细地将夏州城故址的方位、环境、形势、遗存情况以及民间传说叙述地一清二楚。何丙勋的好友杨江读过禀文后,不禁想起与夏州城联系十分紧密的一座历史古城。于是,他专门骑马前往白土城巡视。回城后在何丙勋的禀文后面加了一篇“杨江附纪”,明确认定此遗址即是宋太宗夷平的夏州城,也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残暴君主赫连勃勃修筑的统万城。

赫连勃勃,是南北朝时期大夏国的建立者,隶属匈奴铁弗部。铁弗部的形成,真实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东汉末年,已经内迁并深入内地的南匈奴右贤王去卑一支迁居塞内,与兴起大兴安岭、因匈奴南迁而迁居匈奴故地的鲜卑人混居,形成了“胡父鲜卑母”的新族体。铁弗部兴起后,其早期的活动主要是和拓跋鲜卑争夺代北,后因多次失利而逃居朔方地区(今鄂尔多斯)。不久,铁弗部刘卫辰接受前秦的封号,并继续与拓跋鲜卑隔黄河对峙。最终,铁弗部以政治中心代来城被攻破而收场,其宗党五千余人被拓跋鲜卑诛杀殆尽。

铁弗部虽亡,但刘卫辰之子刘勃勃却侥幸逃脱,并在后秦皇帝姚兴的资助下重新返回了父祖经营80余年的朔方地区。407年,羽翼丰满的刘勃勃与姚兴反目,并建立大夏国,“乃改姓赫连氏,言帝王系天之子,其徽赫与天连也”。和中国历史上以武力开国的其他帝王一样,赫连勃勃同样具备灵活的战略思维。他审时度势,对当时的形势以及后秦的内部情况做了相当详细的分析,为新兴的大夏国制定了“云骑风驰”、“游食自若”的军事策略。不到十年,刘勃勃就蚕食了后秦大部分领土,使其势力从偏居一隅的朔方地区发展到了关中,而统万城的修建也将刘勃勃的功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就统万城地理位置和交通而言,刘勃勃的军事眼光可谓十分独到。正如日本学者市来弘志概括的那样,“统万城位于鄂尔多斯沙漠南缘路上,不仅侵攻陇东便利,并且如溯无定河支流而进,马上便可由洛河而出,正当夺取长安的两条路线的交汇处。另外,若沿沙漠西行,再急转直下,又可顺高平川谷直达高平城。再加之,位置处于鄂尔多斯的中心地之故,与东面的北魏、北方的柔然即可保持相对的安全距离,又能够在必要时施加军事压力。可以说在以河套为进退之地,视南下为争夺目标的格局上,统万城作为向外攻击的据点,具有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战略地位。”

史料记载,统万城的负责人将叱干阿利是刘勃勃同生死的患难好友,此人极有巧思却性情残忍。他采用“蒸土筑城”法,并规定:“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所以,统万城筑成后,城墙的坚固程度竟可磨砺刀斧。根据今人对遗址城垣的土质化验鉴定,其主要成分是四成的碳酸钙、各两成的石英和粘土。石英即砂粒,碳酸钙即石灰吸收二氧化碳而成,此三种成分加水混合便成为明代以后常用的三合土。故而,统万城“土色白而牢固”,历经1600年的人为摧残和沙漠风蚀犹保持挺拔雄峻的历史风貌。当然,对历代史家百思不得其解的“蒸土筑城”,今人也做了合理的解释。统万城规模宏大,城池面积在70万平方米以上,所以需要大量的三合土。而生石灰在加水变成熟石灰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气,于是统万城遂被传为是“蒸土筑城”。

从近现代发掘的遗址判断,统万城分为外郭城、东城和西城,即所谓的头道城、二道城和三道城。西城四面各有城门一道,东门曰招魏门,西门曰服凉门,北门曰平朔门,南门曰朝宋门。的确,从四门的名称就可看出赫连勃勃的宏图志向。招魏即诏令黄河以东的北魏鲜卑,平朔俨然以中原王朝的口气颐指北方少数民族,服凉即是让割据陇右的政权臣服,朝宋即要南方的刘宋王朝向大夏称臣。统万城究竟修建了多久,历史无明确记载。但我们可从“朝宋”二字窥探一二。刘宋是东晋大将刘裕篡代而立,420年正好是宋武帝元年。故而,统万城的筑成当为420年以后的事情。

作为典型的防御堡垒,统万城的建造者使用了马面兼仓库存储的创举。马面又叫“行城”或“敌台”,是依一定距离在城垣外侧所建的凹出的墩台,平面呈长方形或半圆形,因外观狭长如马面故而得名。马面的主要功能是能够自上而下的打击城下来敌,两个马面就可构成一个立体交叉火力网。据专家考察,统万城马面密集,仅在西城500米长的南垣中就有八座长18.8米、宽16.4米的宽厚马面。此外,统万城还在马面中设置仓库,也就是《统万城铭》中记载的“崇台秘室”。所谓“固河不以山河之险”,煌煌统万城纵然坚固无比,但赫连勃勃死后不到2年便被北魏轻松攻破。此后,赫连勃勃的继承者赫连昌、赫连定只好流亡上邽和平凉。431年,夏主赫连定畏惧北魏兴师讨伐,便率残部攻击割据河西的北凉王沮渠蒙逊以开拓疆域。谁料途中遭吐谷浑半渡而击,赫连定被俘。至此,立国仅25年的大夏国彻底灭亡。

夏国灭亡后,统万城并未被北魏废弃,因为此时建都平城(大同)的北魏与割据陇右的北凉、吐谷浑、仇池等政权已经直接接壤。若经略西北,魏军绕道关中则过于迂远,途径统万城(已改称夏州)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到了隋唐时期·,北方突厥为患,中原王朝在阴山地区布置了重兵防守。唐朝的援军和给养源源不断地从关中开来,统万城再次扮演了中继站的角色。唐朝中后期,吐蕃崛起青藏高原,原先游牧青海、川北和陇南一带的党项人受到压迫遂向东迁徙到陇东、宁夏和陕北。到了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攻陷长安,党项首领拓跋思恭率兵勤王。战后论功行赏,拓跋思恭受封夏州节度使,并管辖夏、银、宥、绥四州。北宋初期,宋太宗锐意经营西北,盘踞统万城的党项人拒不合作。于是,统万城再次成为战争焦点。994年,宋军终于攻克夏州城。宋太宗以夏州城深入沙漠,恐再为奸雄窃拒,遂下诏迁民坠城。从此,辉煌580余年的统万城堙没在了浩瀚的毛乌素沙漠中。

纪晓岚有没有后代

有后代

据史料记载,纪晓岚一共有四个儿子,除大儿子早逝外,其余的三个儿子都发展出了各自的支脉。

乾隆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即1743年,纪晓岚的大儿子出生,取名纪汝佶,字侠如。后来于乾隆乙酉年考中举人,候补知县。1786年因病亡故,时年43岁。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记载到:“亡儿汝佶,以乾隆甲子生。幼颇聪慧,读书未多,即能作八比。乙酉举于乡,始稍稍治诗,古文尚未识门径也。会余从军西域,乃自从诗社才士游,遂误从公安、竟陵两派入。后依朱子颖于泰安,见《聊斋志异》抄本(时是书尚未刻),又误堕其窠臼,竟沉沦不返,以讫于亡。”

意思是说,自己去世的儿子汝佶,在乾隆甲子年出生,小的时候很聪慧,没读过多少书就能写出八股文。乙酉年考中举人,这才开始钻研诗词和古文,但是他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

当年纪晓岚在新疆从军的时候,汝佶便跟随诗社的才子们到处郊游,错误地选择了从公安,竟陵两派的文风入手学习。而后又跟随泰安的朱子颖学习,见到了《聊斋志异》抄本,误入歧途,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以致病亡。

纪晓岚对于自己的长子汝佶,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但毕竟骨肉相连,非常心疼他的不幸遭遇。所以他把儿子死后留下的文稿进行了简单的编辑,挑选了几篇自己认为说得过去的文章,附录在自己的《阅微草堂笔记》后,并十分感慨地说到:“对于他误入歧途,一事无成的结局,我感到十分惋惜,但又不想埋没掉他在隆冬天气,深夜写作的辛劳,因此将他的几篇文章附录在书后,只能靠这种无关著书立说的文章来留下他的名字了。”

纪晓岚的二儿子名叫纪汝传,字绪承,生于1747年九月十三日。长大后历任湖北布政司,江西,九江通判等官职。

三子纪汝似,字象庭,生于1766年九月二十七日。官方记载任广东县丞,据民间传说为东莞县丞。

四子纪汝亿,字万斯,生于1784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经历不可考。

在纪晓岚死后,他的后人也没能出现有突出才干的人才,所以家道逐渐衰落。但是其后人与南皮张家通婚者有数十人,而这南皮张家,就是晚清名臣张之洞的家族。

文章分享结束,杭州西城纪有鸡和杭州哪里有鸡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