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东方八所景点(海南东方八所灵异事件)

东方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东方旅游必去的十大景点有大广坝凤景区、俄贤岭景区、猕猴岭森林风景区、鱼鳞洲、雅龙小桂林景区、东方水乡、四必湾、汉马伏波井、白查村船型屋、东方自然瑰宝园。

1、大广坝凤景区:

大广坝凤景区位于昌化江中游,距市区45千米。绵延6千米,高程144米,装机容量24万千瓦。昌化江水到此戛然而止,汇成湖光山色。大广坝水库为海南第二大水库,水库湖面100平方千米。

2、俄贤岭景区:

俄贤岭景区位于东河镇境内,大广坝景区附近,距市区60千米。山势巍峨,由西北向南蜿蜒曲折。主峰海拔1162米,最高峰海拔1238米,为喀斯特地貌。岭上有清泉多处,林木葱茏,花草繁茂,珍稀植物繁多,是适宜黄花梨生长的地方之一。

3、猕猴岭森林风景区:

猕猴岭森林风景区位于东方市东部江边乡境内,距市区55千米,靠近大广坝水库,面积240平方千米。景区内有仙人洞、称猴洞、虎头山、龟山、狮山、神女山,以及瀑布。

4、鱼鳞洲:

鱼鳞洲位于八所镇西南海滨。景区内有一座滨海石山,高度90米左右,因其峰岩相叠,状似鱼鳞而得名。鱼鳞洲西部的海面上为石,南部是一片平缓的沙滩,东部为八所港。

5、雅龙小桂林景区:

雅龙小桂林景区位于天安乡境内,距市区约50千米。景区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山、水、洞相互交融,与众多珍稀植物资源共同构成奇异的原始景观。景区内有百年芒果树和六体连榕、雅龙洞等。

6、东方水乡:

东方水乡位于东方市市区东侧,离市区约10千米,可开发面积266.67公顷。邻近的红兴温泉,日自流水量6000立方米左右,温度68℃到90℃。温泉景区往北不足1千米,有蓄水面积较大的高坡岭水库,东去1.5千米,有东方万亩示范牧场。

7、四必湾:

四必湾位于四更镇四必村面前海,海湾长约10千米,滩涂面积30多平方千米,保护面积1429公顷。海滩上生长着大片的红树林、仙人掌、椰子树。这一带海滨沙质优良、海水清洁,鱼虾贝类丰富。四必湾黑脸琵鹭越冬地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8、汉马伏波井:

汉马伏波井位于八所镇十所村东侧,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村民因感念伏波将军马援的功德,掘井一口,取名老马井。井水冬暖夏凉,水质清甜。

9、白查村船型屋:

白查村船型屋位于江边乡白查村,现存船型屋81间,是全省保存最完整的黎族古村落之一。船型屋犹如一艘艘倒扣的船,极具黎族风情。

10、东方自然瑰宝园:

东方自然瑰宝园位于东方市主城区东侧,距东方市中心城区约14公里。该景区是目前国内热带雨林珍贵及濒危树种品种最多的植物园,丰富的植物资源,植被分带清晰可见,奇花异草遍布其中。

海南东方十大旅游景点

海南东方十大旅游景点有:海东方沙滩公园、俄娘九峰山、猴猕岭保护区、俄贤岭、鱼鳞洲、大田自然保护区、黎族船形屋、天南第一泉、汉马伏波井、白查村船型屋。

1、海东方沙滩公园

海东方沙滩公园将沙滩、大海、公园零距离融合为一体,海岸线全长2800米,面临北部湾,沙滩洁白细腻,海水清澈粼粼,是东方市绝佳的海滩景观。景区占地240亩,包含百福石雕、游乐园、健身广场、时光隧道、太极区、风情街、观海平台等景观。

2、俄娘九峰山

俄娘九峰山三月三盛会发源地俄贤岭位于海南省东方市广坝乡境内,昌化江中游的东北岸,距县城八所镇60公里,1988年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定为海南旅游风景保护区。

3、猴猕岭保护区

海南猴猕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东方市境内,与昌江、乐东交界。保护区北部有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南部有海南佳西省级自然保护区,南部有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北部是海南大广坝水库。

4、俄贤岭

俄贤岭三月三盛会发源地俄贤岭位于海南省东方市广坝乡境内,昌化江中游的东北岸,距县城八所镇60公里,1988年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定为海南旅游风景保护区。

5、鱼鳞洲

鱼鳞洲鱼鳞洲位于海南省东方市八所镇西南海滨,清康熙年间就已是海南风景名胜地。古人有诗云:鱼鳞洲耸接云天,策枚登临别有天。怪石回环看不厌,奇峰重叠翠相连。泉流一井清如许,浪击千层势欲颠。

6、大田自然保护区

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西部东方市境内,距市区12公里,属地势较平缓的丘陵地区,是以保护海南坡鹿(Cervuseldihainanus)及其生境为主的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7、黎族船形屋

黎族茅草屋主要有两种样式,分别是船形屋和金字形屋。船形屋有高架船形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形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上盖茅草或葵叶;金字形屋以树干作为支架,竹干编墙,再糊稻草泥抹墙,昌江王下乡洪水村的金字形屋保存较为完整。

8、天南第一泉

天南第一泉位于海南省东方市八所镇十所村,已有近2000年历史,村名追溯于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伏波将军马援统兵南下平定交趾以后,渡海入琼守卫南疆军队第十所的驻地。临海驻防,兵马苦于无井汲水。

9、汉马伏波井

“天南第一泉”名叫“汉马伏波井”,即一口汉代水井。位于海南省东方市西海岸。“汉马伏波井”井口颇大,直径八尺多,据乡人传说,此井原系方井,后人扩大为圆井,以砖砌成,井近处的有伏波祠,久已毁废。

10、白查村船型屋

白查村船型屋位于东方市江边乡。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教头岭山脚下,西至空列路岭山脚下,南至巡俄路,北至训三伯路。

海南省东方市为什么又叫八所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海南省东方市的事情,很多人也都说了,这个海南省东方市好像又叫八所,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东方市又有什么样的历史沿革呢?对于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详细的分析揭秘看看。

东方市位于海南岛的西南端却被称之为“东方”,这让很多外地人感到不解?

其实以“东方”做为县名是在1952年才开始使用的。历史东方市的名称是多次变更的。

东方,秦代为象郡之外徼。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称九龙县,属儋耳郡;始元五年(前827年)罢儋县郡,属珠崖郡;汉初元三年(前46年)又撤珠崖郡,并入朱卢县。

三国时期:吴赤乌五年(242年)归属珠崖郡之朱卢县。晋代为朱卢县,属喝浦郡。

南朝时期:宋、齐时期东方地区为珠崖郡之朱卢县,到了梁、陈时期改属崖州。

隋唐时期:隋大业三年(607年)置感恩县,属珠崖郡。唐武德五年(662年)改属儋州。

宋元时期:宋熙宁六年(1073年)改儋州为昌化军,感恩县并入藤桥镇,属昌化军;元丰二年(1081年恢复感恩县,仍属昌化军;崇宁五年(1160年)复置延德县;大观元年(1107年)改为延德军;政和元年(1111年)废延德军,并为感恩县;绍兴元年(1136年)废昌化军感恩县,改属琼州;绍兴十四年(1144年),复置昌化军,感恩县又归属昌化军;瑞平二年(1235年)改属南宁军。元代,感恩县属南宁军,隶琼州路。

明清时期: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南宁军,感恩县属儋州。洪武19年(1386年)知州林茂清改属崖州,隶琼州府。清袭明制。光绪31年(1850年)崖州升为直隶州,感恩县属隶州。

近现代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隶属琼崖道。1947年5月置感恩县,1949年2月合并感恩、昌江两县,改称为昌感县。1950年4月昌感县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1951年,隶属海南行政区公署。

1952年,将原昌感、乐东、白沙、儋县部分黎区划置东方县(称小县),昌感县仍存。因境内黎峒有东方、中方、西方三村,当时设治于“东方村“而得名。1958年底,为适应“大跃进”的需要,将昌感、东方、白沙三县合为东方县(大县),县政府在叉河;1959年迁驻八所镇,隶海南行政公署。1961年5月分县,恢复白沙县,以昌化江为界划分昌江、东方两县,昌江居北,东方居南,各有山有海。东方黎族自治县所设在八所镇。

1953年始,隶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后改称自治州)。1987年自治州撤销,改名为东方黎族自治县。1988年4月,海南建省,隶属海南省。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县级),隶属海南省。

八所镇位于东方县西部海滨,在古代原为感恩县地,后为昌感县地。相传东汉伏将军马援,为统一全国,挥师渡海入琼,派10个所(军队的编制名称)的兵马,守护北部湾畔。这里是10个所中的第 8个,故得名。解放后正式建镇,命名为八所镇。

(一说八所,还有乐东县的九所,十所等名字来源于明朝时军队的卫所制度,其军队驻兵处按一定编制(大概千余人为一卫,一所多少人忘了)部署。此军制名称为明朝独有。)

八所镇的八所港,历来是海南岛西部交通的重要门户。1939年,日本帝国主义为掠夺海南宝藏,从台湾、香港、海南、上海、广州等地抓来20多万劳工,云集八所,建港口,修铁路。抗战胜利后,港口、铁路设施又遭到国民党政府的摧残破坏,使港口淤塞,码头破烂不堪,铁路枕木被拆除,涵洞桥梁倒塌,水陆交通运输濒于瘫痪。1950年,国家拨款和大量物资,重建八所港,从此成为海南岛交通的重要枢纽。1978年后,国家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对整个码头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修固防波堤,扩大港池,修造万吨级泊位。今日的八所港,已成为能靠泊万吨级轮船的深水港,是我国唯一以输出铁矿石为主的专业机械化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