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博斯腾湖补给水源,以及博斯腾湖的地理位置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博斯腾湖
博斯腾湖属于山间陷落湖,主要补给水源是开都河,同时又是孔雀河的源头。
春季气候多变,夏季干旱炎热,秋季降温迅速,冬季严寒的典型大陆性荒漠气候,也是南北疆气候的过渡带。由于受到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山脉以及帕米尔和青藏高原阻挡,使得海洋气流无法顺利的到达该湖区,因此形成了气温年差较大,蒸发量大,干燥少雨的气候。
博斯腾湖流域地处封闭的山间盆地——焉耆盆地,地势北高南低,自山前向博斯腾湖依次为山前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开都河三角洲和博斯腾湖盆地。博斯腾湖南边和北边海拔较高,受湖泊水位变化影响较小,而西侧和东侧,对湖泊水位变化响应明显,也就是说博斯腾湖西侧和东侧地势平坦更容易受到湖泊水位变化的影响,而南侧和北侧因为地势较高,受湖泊水位影响较小。
径流量与水位的年际变化较大,水位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降水量较少,年际变化不大,蒸发量较大,呈波动上升趋势。降水量对蒸发量有抑制作用,开都河源区降水量是开都河径流量的主要补给水源;博斯腾湖水位变化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气候通过调节温度和降水量来改变径流量间接影响水位变化,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土地开垦、跨流域引水和下游水量分配来影响水位。
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先后进行多次引种,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各种淡水鱼,是新疆最大的的渔业生产基地。
博斯腾湖沼泽芦苇生长茂密,是中国四大集中产苇区之一。
(2017广东揭阳3月质检)下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周围多荒漠。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1.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是
①由于全球变暖,冰川退化,导致入湖河水减少;
②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加剧;
③人类经济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丰水期水位下降;
④冬季枯水期水位变化较大,致使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试推测出现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可能季节
3.影响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主导因素是
【解析】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冬季湖水水量最少,与周围的热容差异小。
吹陆风:湖泊温度高,低压;陆地温度低,高压,高压吹向低压。一般出现在夜晚到第二天早晨。
吹湖风:湖泊温度低,高压;陆地温度高,低压。一般出现在中午前后,太阳高度角较大。
夏季昼长长,日出早,太阳高度角较大,陆地吸收热量多,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
(2016福州八中六模)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1.下列关于甲湖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2.乙市是我国重要的瓜、果生产基地。影响该地发展瓜、果种植的主导因素是
(2017湖南六校联盟)材料一 开都河是新疆的大河之一,长约610千米,流域面积2.2万平方千米,总落差1750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3.62亿立方米,水力蕴藏量达140万千瓦,是新疆规划的三大水电开发基地之一。博斯腾湖为新疆最大的淡水湖。
材料二 图12为开都河流域示意图。
分析博斯腾湖成为淡水湖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开都河径流量较丰富,汇入湖泊的径流量较大(2分);博斯腾湖的纬度较高,海拔较高,蒸发量较小(2分);湖泊西南部(孔雀河)有河流流出,盐分积累少(2分)。
【小延伸】水的盐度主要从降水量、蒸发量、封闭程度、注入径流、排出的径流等因素考虑。
(2016广东中山模拟6)博斯腾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该湖西部沿岸淡水芦苇广布,而东部沿岸几乎没有。目前,博斯腾湖已有天鹅、麻雁、白鹭、水鸭子等各种鸟禽达120多种,每年春季它们都来到美丽的博斯腾湖,在这里繁衍生息。湖水、芦苇、各类水禽鸟类与大自然形成了完美和谐的自然景观。
(1)说出博斯腾湖湖盆的地势特点,并指出判断依据。(8分)
(2)分析博斯腾湖西部沿岸淡水芦苇较东岸多的原因。(9分)
(3)简析每年春季博斯腾湖畔成为候鸟繁衍生息的原因(9分)
(1)特点:湖盆西部、北部缓,东部、南部陡。
依据:不同时期湖泊水位线东部、南部密集,西部、北部稀疏。(8分)
(2)(湖泊)西侧地势较平坦(坡度较小),浅滩面积广(3分);(甲)河流注入,携带泥沙(有机质)多,土壤肥力高(3分);西侧河流有进有出,(淡)水资源丰富,湖泊盐度较小(3分)。
(3)春节气温回升,冰雪融化,草地露出,饵料丰富;博斯腾湖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各族群众保护野生动植物意识的不断提高;人迹稀少,对候鸟的影响小;该湖泊位于候鸟春季向北迁徙的途中。(任答3点,得9分)
【解析】对于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主要考虑:人类少、有食物、水热条件合适等因素。
【小延伸】湖泊西部的河流为流入湖泊,为湖泊补给淡水,从等高线可以判断。 1200m的等高线往高处弯曲为山谷,河流由高往低处流。南部的河流为流出湖泊,为湖泊排盐,也是由 1000m的等高线判断出。
博斯腾湖的水文特征
博湖流域径流量、水位、降水量及蒸发量等要素月际变化显著;大山口径流量与博湖降水量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分别占总量的44.82%、56.07%,四季变化分明;博湖蒸发量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分别占总量的33.85%、44.04%;径流量与水位的年际变化较大,水位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降水量较少,年际变化不大,蒸发量较大,呈波动上升趋势。降水量对蒸发量有抑制作用,开都河源区降水量是开都河径流量的主要补给水源;博湖水位变化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影响,气候通过调节温度和降水量来改变径流量间接影响水位变化,人类活动主要通过土地开垦、跨流域引水和下游水量分配来影响水位。
1958-2009年期间,大湖区入湖总水量14.23×108m3/a,其中河流水量5.24~35.46×108m3/a(年均13.49×108m3/a),约占总水量的94.80%;降水补给0.19~1.59×108m3/a(年均0.74×108m3/a),约占5.20%;出湖总水量14.58×108m3/a,其中大湖输出水量1.37~13.61×108m3/a(年均5.88×108m3/a),占总水量的39.58%;湖面蒸发量5.94~11.66×108m3/a(年均8.70×108m3/a),约占60.42%;湖区蓄水量增量-8.97~7.74×108m3/a(年均-0.74×108m3/a),残差水量(农渠排水和地下水)-5.62~16.96×108m3/a(年均0.39×108m3/a),仅占入湖河流水量的2.89%。另外,分析表明:扬水泵站出湖水量及开都河东支入湖水量是影响博斯腾湖水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博斯腾湖成因
1、博斯腾湖,又名巴喀刺赤海,蒙语称博斯腾尔,维吾尔语称巴格拉什库勒,古称西海。《汉书·西域传》中的“焉耆近海”、《水经注》的“敦薨浦”,均指此湖。位于新疆巴音郭椤州博湖县天山南坡焉耆盆地的东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面积1,10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1048米,平均深度9米,最深处17米。
2、因湖泊可分为:构造湖、冰川湖、火口湖和堰塞湖等。由地壳内力作用,包括地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壳断陷、坳陷和沉陷等所产生的构造湖盆,经贮水而形成的湖泊称为构造湖。博斯腾湖在地质构造上为天山西褶皱带内部的坳陷区,属中生代断陷湖。所以博斯腾湖是构造湖。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