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钓鲫鱼技巧
(1)秋季钓鱼的三个时节:
1、初秋季节如何钓鱼。初秋即指立秋至处暑。初秋与夏季相邻,除早、晚之外,仍是炎热酷暑的延续。初秋尚未出“三伏”,如若遇上秋老虎,甚至要比夏天更炎热,乃至更多的闷热天气。骄阳似火,直射水面,气温、水温居高不下,鱼儿烦躁不安便潜入深水中或树阴下避暑纳凉,无心出游寻食。因此,除了选择阴雨外,自然而然地只有沿用夏钓的“宁钓早晚一刻,不钓中午半日”的垂钓方法,以选择早晚(早6~9时、晚16~19时)的时段较为适宜。这是因为阴雨天和晴天的早晚气温、水温相对较低,氧气充足,鱼儿自然感到舒适,就会畅游寻食,积极咬钓。
所谓“日出前后进餐,日落前后耍欢”,垂钓时只要抓住早、晚及阴雨天出钓,选择近岸的浅水处抛竿下钓,定能够获得满意钓获。
2、仲秋季节如何钓鱼。初秋一过,秋老虎就已缓慢地消失了。白露至秋分谓之仲秋。民间自古就有“金秋时节小阳春,秋高气爽好钓鱼”之说。秋高气爽,气候宜人,不冷不热,全天可钓。垂钓者不再为天气炎热而烦躁;不再因害怕酷热中暑而发愁;也不愁水温高导致鱼儿避入深漂而不食。进入仲秋,风和日丽,水中氧气充足,浮游生物繁殖快,气温一般在20%C左右,此时鱼儿自身也感觉水温适度,特别活跃,故有;白露鱼来神,秋分鱼舒服展;之谚语。鱼欲大增,不分荤、素饵料,见饵就吃,拼命抢食。此时,几乎所有的可钓之鱼都会上钓。与此同时,垂钓者也是神清气爽,动作麻利,提竿准确,捞鱼在握。钓位一般选择在深水、阴暗、水草及活水口处,抛竿下钩,大小不的鱼,都会上钩。钓者定能如愿以偿,满载而归。
3、晚秋季节如何钓鱼。寒露至霜降谓之晚秋。一场秋雨一阵寒,鱼儿深知寒冬即将到来;这个时节又常有北方冷空气南侵,气温会骤然下降,寒流过后,给大地带来阵阵寒意。秋雨寒风,使水温下降,鱼敏感地游到深水区域栖息避寒。但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河流、湖泊、水库甚至池塘的水温与深水中水底温度,还可以保持在10~15C,鱼儿游动还很活跃,大量进食,钓者仍然可以放长线钓大鱼。
(2)秋季钓鱼的两个要素:
1、要合钓时:掌握钓时是获鱼多少的关键。要选择最佳钓时,还得以初秋、仲秋、深秋而分。初秋的最佳钓时是早晨和傍晚,夜钓还可以继续进行。仲秋钓鱼,有金秋时节小阳春,不冷不热好钓鱼;秋高气爽鱼儿肥,钓翁钓得笑哈哈之说。深秋由于北方气温、水温相差较大。南方气温、水温适宜,仍是钓鱼的较佳时节,可全天施钓,上钓率高。北方一遇寒潮,大雪纷飞,冰天雪地,除中午能钓,其他时间出钓,获鱼无几。
2、要选准钓点:钓谚曰:鱼有鱼道,鸟有鸟道,找到鱼道,连连上钩。下面是垂钓对象鱼的鱼道:池塘钓鱼投饵处,在塘主每天投饵喂鱼处的前方,或左或右侧,这就是鱼道。水草缝:在溪流、河川、水库、湖泊钓鱼,钓点应选择在岸边的水草间、水草旁,特别是水草缝作钓点效果最佳。进水口:每年的涨水时节,一些鱼类便逆水而上。回水沱(湾)凡是溪流、河川、湖泊,其岸线大都里出外进,曲曲弯弯。凹进去的岸段叫沱(湾)。因沱(湾)中水通常比较静稳,水中禾草植物多,食物丰富,鱼儿便在这里暂时停留下来,成了鱼儿临时家.钓鱼选在这里,必有理想的收获。铧尖处:钓谚云秋钓尖。尖者,自然水域岸边凸处也,凸处称为铧尖,铧处是鱼儿游动、觅食必经之地,也是最佳期的鱼道。荫凉处:入秋之后,虽然高温酷暑已过,但在经常受日光照射的阳坡,水温较高,故选择在遮荫的地方下钓,才有理想的收获。脏乱处:钓谚云:钓草不钓光,钓脏不钓净。脏者,即水底有杂物、乱石、草叶等物。这些地方,都是秋钓的最佳钓点。
鲫鱼干的做法
1、鲫鱼洗净。
2、平底锅烧热,放入少量油,将鲫鱼放入。
3、煎至两面呈金黄色,(煎的过程中火力不能小,要中火、中大火相互转换为宜,将两面煎成金黄色),依次加入大葱片、姜片。
4、加入热水。
5、加入料酒。
6、大火烧开后继续煮7、8分钟,转中小火煮20分钟左右。
7、最后加入豆腐煮熟。
8、出锅前调入盐,撒上葱花即可(鱼汤本身就很鲜,所以不建议再加鸡精或味精)。
鲫鱼能利水消肿、益气健脾,解毒,下乳。适用于脾胃虚弱,少食乏力,呕吐或腹泻;脾虚水肿,小便不利;气血虚弱,乳汁不通;便血,痔疮出血,臃肿,溃疡等。
禁忌人群感冒发热者不宜多吃。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1.适宜慢性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营养不良性浮肿之人食用;2.适宜孕妇产后乳汁缺少之人食用;3.适宜脾胃虚弱,饮食不香之人食用;4.适宜小儿麻疹初期,或麻疹透发不快者食用;5.适宜痔疮出血,慢性久痢者食用。
又名河鲫、鲋鱼、喜头、鲫瓜子、喜头鱼、海附鱼、童子鲫、鲭。鲫鱼又名鲋鱼,别称喜头,为鲤科动物,产于全国各地。鲫鱼俗称鲫瓜子,肉味鲜美,肉质细嫩,它营养全面,含蛋白质多,脂肪少,食之鲜而不腻,略感甜味。
在寒风萧萧、冷气袭人的冬季,鲫鱼肉肥籽多,味尤鲜美,故民间有“冬鲫夏鲇”之说。我国古医籍《本草经疏》也对鲫鱼有极高评价:“诸鱼中惟此可常食。”